京城传统商超加速改造升级

  • 2025-05-13 14:00:20
  • 来源:北京日报

北京日报记者 马婧

在零售行业的风云变幻中,实体商超市场正经历一场深刻变革。永旺超市北京最后一家门店将于5月16日终止经营,经营了20多年的卜蜂莲花金源店也将于5月底停业。与此同时,永辉、物美等商超正加速升级,新的改造店接连亮相,一场退潮与新生交织的商超变局正在上演。

退潮:传统大卖场再关店

近日,永旺超市丰台店宣布将于5月16日正式终止经营,意味着这家日资商超将退出北京市场。记者走访看到,店内部分商品正进行打折促销,不少顾客前来捡漏儿。

家住丰台区的刘先生表示,超市的商品种类齐全,价格也相对实惠,但缺点是没有特别吸引人的品类,“要没有停车优惠,不会特意过来。”

资料显示,永旺超市于1996年进入中国内地市场,并于2008年进入北京,其朝阳大悦城店和昌平永旺国际商城店已分别于2022年和2023年关闭。不仅在北京市场收缩战线,永旺超市也陆续关闭广州、武汉、深圳等地的多家门店。

作为较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零售企业,卜蜂莲花曾经风光无限,在京门店一度达到8家。但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其市场份额逐渐被挤压。今年,随着金源购物中心启动改造调整,金源店也将结束20多年的经营,卜蜂莲花在京仅剩下朝阳路店和北苑店两家门店。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分析,近年来,国内零售市场竞争愈发激烈,本土超市在选品和服务上不断提升,新兴的生鲜电商、社区团购等分流了大量消费者,外资大卖场的生鲜食品、进口商品等优势已经逐渐被削弱。

新生:商超调改店连亮相

与传统大卖场关店形成对比的是,一批本土超市调改店加速亮相。4月以来,北京永辉超市顺义首家、大兴第二家学习胖东来的自主调改店先后开业,其全国调改门店数量已超60家。

作为大兴区第二家调改店,位于凯德MALL·大兴内的永辉超市此前也是一家传统大卖场。在附近居住的宫先生告诉记者,去年他曾到这家门店购买塑料盆,但进入大卖场就像走进了迷宫。“问店员塑料盆在哪里,店员用手指了一个方向,我过去找了半天也没找到,最后空着手走出来。”

4月25日,宫先生再次走进调改店,发现超市面积缩小了很多,卖场入口处的外租区有所扩大,新增了许多小吃商户,同时还新设带有桌椅的休息区。由于商品陈列方式升级、过道拓宽、货架高度降低,购物效率比以往提升了许多。“现在问店员我想找的商品在哪里,他们会耐心告诉我,甚至带着我去找。”宫先生注意到,现场多了不少现制的熟食烘焙,逛超市有了更多互动感。

更多调改店将陆续亮相。据悉,永辉通州万达店将于5月22日恢复营业,丰台千禧店将于5月30日恢复营业。此外,作为学习胖东来进行调改的新成员,物美首家学习胖东来的调改店今年3月在海淀开业,预计5月底前还将有新的调改店亮相。

破局:构建核心竞争力

虽然调改店尝到了甜头,但不可否认的是,传统商超企业依旧在经历转型期的阵痛。永辉发布的财报显示,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675.74亿元,同比减少14.07%;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亏损14.65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亏损1.36亿元。这已经是永辉超市连续第四年亏损。

记者近日走访永辉北京首家调改店喜隆多店看到,相比半年前开业初期人山人海的火爆场景,如今客流明显回落,回归常态。长远来看,当所有门店完成调改,褪去网红效应后,企业能否扭转亏损、实现健康发展,仍是未知数。

柏文喜认为,虽然“胖东来式爆改”在短期内能够通过提升员工福利、优化购物环境、加强服务质量等,来提升商超的口碑和竞争力,吸引消费者回流,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传统商超面临的困境。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企业需要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

从业内的实践看,胖东来和山姆会员店通过开发自有品牌商品,在中高端市场站稳脚跟,奥乐齐则走低价路线,采用“自有品牌+社区折扣”的商业模式,通过精简商品、优化供应链实现高性价比。转型过程中,只要找准自身定位,构建起核心竞争力,传统商超企业依旧具有成功突围的潜力。

责任编辑:文章

政策解读

北京市59条措施支持民营经济发展

北京市59条措施支持民营经济发展

一揽子增量政策实施以来多领域销售收入增长

一揽子增量政策实施以来多领域销售收入增长明显

北京建成100家区域养老服务中心

北京建成100家区域养老服务中心

政策“组合拳”提振地产市场信心

政策“组合拳”提振地产市场信心

第八届两岸食品交易会开幕 逾1200家海

第八届两岸食品交易会开幕 逾1200家海内外企业参展

我国连续7年保持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

我国连续7年保持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

京ICP备12026250号-4
法律顾问 任党辉 北京双高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