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产业对接如何用好“两只手”

  • 2019-11-27 09:49:27
  • 来源:北京日报

在京津冀产业对接协作中,一边是政府“有形的手”,一边是市场“无形的手”,用好“有形的手”和激活“无形的手”,是协调政府行为和市场规则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如何使市场在资源协同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

一是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平衡是动态调整过程。产业转移追求市场原则,在区域经济圈中如何有效地组合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比单一行政区划里的市场化改革更有难度。如果在一体化启动阶段,就寄望于市场发挥主导作用,必然使人口、技术、资金继续源源不断流向京、津两大城市,进一步加剧对河北地区资源的吸聚,政府通过制定合作契约“逆流”而为,能够规避“极化”风险、有效纠正“市场失灵”。同时,京津冀协同发展仅仅靠政府的顶层设计又是远远不够的,要想进入良性循环和“自我造血”的通道,需要市场接力政府,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二是产业调整退出的市场化、法治化路径需要强化。由于政策性退出机制本身存在方式单一、有效选项不多、难以长期为继等缺陷,综合运用经济、法律等手段分类定策,搭建多元主体框架下利益协调的产业退出路径是最终破题之策。在此方面,发达国家降低注销成本、完善破产程序、建立资本多渠道退出机制等市场化退出方式值得借鉴。这其中,政府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要善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疏解中的顽症难题,将退出原则、工作机制、执法流程以及相关法律责任予以规范化、程序化和制度化,使其成为行政实践依据,而非“冲在一线”、用行政手段强制退出。

三是区域产业链融合机制的形成离不开政府主导。区域产业链是指若干产业环节在区域之间形成具有一定的技术经济关联的产业形态。津、冀作为北京产业疏解的重要承载区,正在主动破除行政壁垒,最终形成城市群内部分工与合作紧密联系、上下游链环对接与联动的产业链融合机制。一方面,发挥政府统筹作用,努力建立一体化的要素市场。区域协同发展本质上要求要素的充分流动与融合,应推动建立统一开放的京津冀人才、科技、资本等要素市场,打破地域分割、人员分类的传统管理体制,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规则对接。另一方面,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差异化制订投资政策和行业标准。三地政府应统筹制订土地、税收、人才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和行业标准,使政策和行业标准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既统筹协调又有明显差异。中共北京市委党校经济学部副教授 刁琳琳

责任编辑:文章

政策解读

我国连续7年保持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

我国连续7年保持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

北京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 节能减排效益逐

北京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 节能减排效益逐年提升

国内油价年内首次上调 业界:国际油价短期

国内油价年内首次上调 业界:国际油价短期或将维持震荡走势

辽宁省冰雪产业将迎来跨越式发展

辽宁省冰雪产业将迎来跨越式发展

“认房不认贷”一线城市楼市调研:京沪成交

“认房不认贷”一线城市楼市调研:京沪成交脉冲式上涨 房价整体

出口跃居世界首位 中国汽车工业换道领先

出口跃居世界首位 中国汽车工业换道领先

京ICP备12026250号-4
法律顾问 任党辉 北京双高律师事务所